根據公安機關偵查,河南一家生物制品公司涉嫌采購1.45億元地溝油,“用于生產制藥原料”。消息經媒體報道后,相關的一家上市公司30日臨時停牌,并發布澄清公告,但這未能阻止人們對地溝油流入制藥領域的擔憂。 “地溝油”是近三年來中國社會的一個熱點話題,只要一傳出它有可能“進入人們嘴里”的消息,就必然會引發*的擔心。不過,地溝油本身并非意味著就會毒害人們,它其實是一項新產業,但如果缺乏監管和激勵,則會成為輿論環境下人人喊打的地下產業。 中國人偏好吃油,眾多家庭和餐飲企業生產出大量廢油。這些廢油原本無人問津,也沒人管,往往是隨著廢水、垃圾排入自然界,成為一種被浪費的資源。后來才有民間人士認識到地溝油也可以回收、加工、利用。與之相比,西方雖然地溝油的產出較少,但由于其快餐企業往往規模很大、經營規范,也嚴格遵循國家規定,地溝油的回收利用基本能實現與餐桌絕緣的目的。而中國一些從事地溝油回收的人卻利欲熏心,其目的恰恰是千方百計把地溝油送回人們嘴邊,牟取暴利,使地溝油很難成為民間自發發展循環經濟的樣本。 可以說,只要杜絕地溝油回流到人們口中這一惡劣環節,就沒有必要把地溝油產業一棍子打死。它的回收、加工環節并不會毒害人們的健康,如果能像荷蘭、日本等國家一樣將其用于航空燃料、垃圾車油料,它只會造福于人類社會。若是將其一棍子打死,任由各種餐飲垃圾、廢油脂存留于自然界中,只會污染地下水,帶來更多的危害。 我們必須意識到,只要確保地溝油的*終歸宿是生物燃料領域,它就屬于中國民間自發發展的循環經濟,是一項新產業。由于中國人飲食習慣的獨特性,它甚至可以是中國的一個獨特產業。然而,當前的*大問題是,我們并沒有把它看作一項新產業,只是偏重在公眾情緒的推動下嚴厲打擊非法加工使用地溝油的行為,卻忽略了對地溝油相關企業的充分鼓勵和扶持,結果一面是一些合法的生物燃料公司收不起地溝油,產能閑置,一面是一些非法企業有隙可鉆。 地溝油不是中國社會的一件小事,國內外媒體和輿論都對此投入了很大關注,目的也各有不同。政府部門已經認識到監管地溝油的必要性,應該盡快從制度上管起來,從企業、產業角度管起來,重視對地溝油的高效回收、利用,推動相關研發技術的發展。目前,對地溝油的檢測仍沒有可信的標準,產業鏈條依然缺乏整合,地溝油利用環節的漏洞仍未完全杜絕,這些都需要各地政府盡快從產業系統建設角度著手,不僅要強制性規定地溝油*終只能用于燃料,而且要積極鼓勵企業參與進來,設立行業激勵政策和嚴懲機制,才能事半功倍,真正讓地溝油成為新產業。 中國人的用油量很大,這種情況很難在短期內改變,但地溝油問題并非一個積重難返的大問題。它既能用來毒害人,也能真的被變廢為寶。處理好了,它就是中國的一個新產業,而且很難會再出現進入食品、制藥領域的惡劣現象。在這方面,西方國家并沒有特別多的經驗供我們借鑒使用,我們只能正視它,自己想法去完善地溝油的產業鏈條,不能一味拒絕、一棍子打死。 |
||
作者單位: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| ||
發布日期:2012-8-31 |